农旅新宠“共享菜园”,你要不要做?
很多农场都想靠“共享菜园”为农场带来新流量、增加客群粘性、拉高营收……
那,所有农场都适合做“共享菜园”吗?从以下4方面展开分析:
图片
01“共享菜园”很火热据相关报告预测,到2025年,全国共享菜园市场规模有望达到5000个,年产值将突破1亿元。
2025年《中国都市农业报告》显示,京津冀地区共享菜园用户量同比激增230%,其中72%为25 - 45岁中青年群体。
北京作为“共享菜园”的热门城市,多个共享菜园呈现“一地难求”的景象。
例如,位于北京市丰台区的国农·有田一分壹号农场,今年开春仅一个月就吸引了300个家庭参与,成为农场的“田园伙伴”,其中以亲子家庭为主,也不乏向往田园生活的退休老人群体。
图片
此外,北京市区周边相关商家达40个,团购数量有100多个。
天眼查数据显示,国内现存家庭农场相关企业有250.83万家,其中近三年注册的企业达到77.16万家,仅2024年新注册的企业就有30.38万家,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共享菜园看似火爆,真的适合你吗?还要考虑以下3点。
图片
02消费群体共享菜园的地主都是哪些人群呢?这3类居多:
1、年轻白领工作繁忙的年轻白领渴望通过共享菜园放松身心、体验田园生活。他们通常缺乏时间进行户外活动或自己种植蔬菜,共享菜园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在城市中体验农耕乐趣的平台。
图片
2、宝妈群体宝妈们希望为家庭提供更健康的食物选择,同时让孩子亲近自然。共享菜园能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农耕知识,养成珍惜食物的好习惯。
图片
3、退休老人退休老人希望通过参与农事活动保持身体健康并享受田园乐趣,共享菜园成为他们拾农耕记忆、享受田园生活的重要场所。
图片
因此,我们想要做共享菜园一定要评估以上3类客群的数量,以便设计足够的小菜地,保证用户需求,评估农场是否适合在本地做共性菜园。
03
为传统农庄带来的机遇
1.增加营收渠道:为传统农庄开辟了新的营收途径以北京贵生农场为例,该农场推出共享菜园项目后,将土地划分为不同规格的地块出租给市民。每个地块每年的租金在 800 - 1500 元不等,如此,每年仅土地租赁收入就增加了 30 万元。此外,农场还提供种子、肥料、农具等配套服务,进一步增加了收入。图片
2.盘活闲置资源:能够有效盘活传统农庄的闲置土地和劳动力以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浮山街道杨下社区的共享菜园为例,该社区拥有 500 亩自然林、60 亩水域,但部分土地处于闲置状态。2023 年,社区统一规划,将 15 亩闲置土地进行平整,划分成 60 个小块集中管理,以每年每块地 400 元出租给市民种植。尝到甜头后,2024 年又辟出 15 亩作为共享菜园二期。
图片
这些闲置土地得到了充分利用,不仅为社区带来了收益,还让村民看到了缔造美丽村湾的力量。村民们从看客变成主人,积极投工投劳参与到杂木清理、土地平整、道路硬化等村湾建设中,闲置的劳动力也得到了有效盘活。
3.促进文旅融合:对乡村文旅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它吸引了大量城市居民前来体验田园生活,进而带动了周边餐饮、住宿等服务业的繁荣。
武汉江夏区五里界街道群益村的共享菜园,吸引了众多城市居民周末带着家人前来种菜、采摘。随着游客的增多,村里的农家乐、民宿等服务业也逐渐发展起来。
目前,村里的常住人口从 300 多人增长到了 1300 多人,不仅增加了村集体收入,还改善了村容村貌。
图片
共享菜园成为了乡村旅游的新亮点,为乡村文旅融合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04共享菜园面临的挑战1、经营成本问题其中人力成本、土地租赁成本和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对农庄经营影响显著。2、可持续发展难题在服务质量上,部分农庄由于缺乏专业的管理团队和技术支持,无法为“园主”提供优质的服务,导致用户体验不佳。
从市场变化适应角度来看,共享菜园的市场需求可能会随着时间和季节的变化而波动。一些共享菜园可能因为无法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导致在市场需求下降时陷入困境。
图片
此外,部分共享菜园由于经营不善,逐渐变成了“高价买菜”的地方,失去了其原本让市民体验农耕生活的意义,生命周期较短。
小探马总结共享菜园虽有诸多优势,但并非所有农庄都能将其作为升级出路。
首先,地理区位是重要因素,靠近城市、交通便利的地区更易吸引城市居民,偏远地区则较难开展。
其次,土地资源方面,需要有一定规模且适宜耕种的闲置土地,若土地零散或质量不佳,会增加开发难度和成本。
再者,资金和技术支持不可或缺,建设基础设施、提供专业服务等都需要大量资金和专业人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